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聚焦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赛道、以“做强叶片、做优玻纤、做大锂膜”的产业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8.9亿元,同比增长0.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37.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下降10.73%。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家、清洁生产认证企业 4家、省级绿色工厂企业1家、光伏建设项目5个;7家企业升级建设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报告期内,公司节能减排投入约 1.6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碳排放同比下降5%,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评为“建材行业碳达峰支撑单位”。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其优异的产品性能及可设计性决定其下游应用广泛,是复合材料的最佳增强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电器、新能源、建材、环保、管道/储罐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玻璃纤维对传统材料具有替代性,一方面,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规模化生产使得玻璃纤维成本中枢下降,替代性价比提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创新产品的出现,不断提升玻璃纤维的性能,拓展其应用场景,使得行业需求兼具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双重特性,长期以来保持增长之势。
2020-2022年期间,玻璃纤维行业处于高景气阶段,粗纱、细纱、电子布等产品量价均达到历史新高,叠加部分玻璃纤维企业进行铑粉处置,行业利润率较高,引发新一轮玻璃纤维产能扩投,国内玻璃纤维产能三年增加约 160万吨。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受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影响,玻璃纤维产品价格开始下滑,企业库存压力增大。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玻璃纤维下游市场需求恢复以及下游开工率明显不及预期;同时,行业产能仍在增加,供需面临失衡,库存增加,产销面临压力,价格下滑,行情跌入历史低谷。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玻纤纱产量687万吨,2023年达到723万吨,同比增长 5.2%。2023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9.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4%。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短期来看,行业内不断有池窑产线进入休产、冷修,在产产能规模的增速有望下降,缓解供需失衡及库存积压问题;长期来看,虽受宏观经济周期、短期供需波动影响,但玻璃纤维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需求规模扩大。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2023-2024年稳增长方案,其中涵盖汽车、电力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建材、石化、化工等十个工业重点行业;同时,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新型储能、锂电等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有利于释放玻璃纤维行业的有效需求。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品种增加、产品性能优化,推动着玻璃纤维行业在波动中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伴随着下游市场不断细分,供需情况分化,产品的不断创新使差异化日趋明显,进入门槛低的市场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传统玻璃纤维产品优势逐渐下降。新兴市场(如光伏、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风机、新型建材、人工智能等)等新产品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高端化、智能化,其中高端化决定市场空间、智能化打开降本空间,具备行业领先技术、优势产品结构、优异品质和服务的综合性玻璃纤维企业将会更胜一筹。
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玻璃纤维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玻璃纤维产品位于产业链上游,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同时,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资金和政策壁垒。目前,全球市场前六大玻璃纤维企业合计产能超过70%,国内市场前三大玻璃纤维企业合计产能超过60%。中小玻璃纤维产能增加主要集中在传统、通用型产品;头部企业则利用各自规模、成本或研发优势,在不同细分领域形成了差异化定位格局。
泰山玻纤作为全球领先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围绕“产业高端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优势明显,新产品技术储备充足,玻璃纤维产业链延伸的战略定位清晰,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玻璃纤维企业之一。
2022年,风电招标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风电行业迎来需求恢复。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国内电力生产保持增长,其中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1%;全国电源工程投资同比增长,同比增长30%。风电招标价格处于低位,但风电制造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行业内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长期来看,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可再生电力占比逐年增长。GWEC预测至2030年,全球风电市场每年新增装机量将持续增长。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项环境监管政策落地及项目进度加快,风电叶片行业未来具备长期成长空间。风电叶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风电叶片的长度不断增加,提高了风能捕捉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风电叶片向大型化、大功率化、轻量化转变,产业发展将以模块化高效制造为基础,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以精细化设计为趋势,实现低载荷、高发电量、环境友好、轻量化要求,行业竞争壁垒提升。设计、制造技术及供应链壁垒的提升,将不断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具备技术、规模和服务等综合竞争能力的企业将更具优势。同时,国内风电企业先进的技术及低成本优势有助于加强与国际整机厂商的合作关系,“走出去”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材叶片作为行业龙头,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优势。通过新产品开发及优越的降本能力占据国内高端市场,打造平价产品;通过建设新产能以及定制化开发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2023年,中材叶片通过增发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中复连众100%股权,进一步稳固市场龙头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等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隔膜的市场需求大幅度提升。
新能源汽车是锂电池最大消费终端。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全球共识倾向于减少碳排放,全球多个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措施,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线车企亦不断增加投资,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增长。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1,465.3万辆,同比增长 35.4%。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等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3,026.1万辆和3,009.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7.9%,渗透率达到31.6%,较2022年提高5.9%,国内新能源汽车已占据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EVTank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万辆。GGII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持续增长,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37%。
储能领域是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方向,应用场景包括储能电站、风场调频、太阳能发电存储、通信基站等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在2023年实现了显著增长,中国企业的出货量占比达到历史新高。根据GGII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225GWh,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206GWh,同比增长58%,占全球总出货量的 91.6%。在全球经济体实现碳中和目标下,随着通信电源保障和电网稳定性需求的提高,结合政策扶持、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储能电池行业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成本优势以及下游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强大实力,未来其在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的地位仍将举足轻重。
从锂电池隔膜产业的下游看,根据GGII数据,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886GWh,同比增长35%。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100GWh,正式进入TWh时代,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820GWh,同比增长20%;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过200GWh,同比增长25%。EVTank预计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926.0GWh和5,004.3GWh,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3,368.8GWh,相比2023年仍然有3倍的增长空间。市场增量空间广阔,电池企业纷纷入局,加速产能扩张,头部企业推动价格战,加剧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尾部企业淘汰加速。SNEresearch分析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前十大厂商有六家为中企,六家中企全球市占率之和为63.5%,较2022年增长将近4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锂电池隔膜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突破210亿平米,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176.9亿平米,同比增长32.8%,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129.4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量47.5亿平米。GGII预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的四大主要材料的出货量都将实现超过20%的同比增长,其中锂电池隔膜的出货量将超过220亿平方米。规模化生产、技术进步、工艺优化提高了锂电池隔膜的性能和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从竞争格局看,在竞争不断加剧环境下,隔膜行业壁垒高、盈利难的特性以及主流隔膜企业快速扩张战略推动,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隔膜行业CR10在2023年超过90%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从全球来看,海外隔膜企业的产能增量有限,国内隔膜企业不断提速产能扩张,同时在成本、客户覆盖、产品多样性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基础上,保持强劲出口,加快全球化供应的步伐。2023年,随着锂电池隔膜企业大规模产能集中释放,阶段性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成本竞争与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叠加下游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产业价格战影响,锂电池隔膜价格持续下降。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打造优质的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持续的降本增效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是未来锂电池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涂覆配方及工艺将是打造差异化和定制化隔膜产品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锂膜产业作为公司“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中材锂膜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产能建设,形成5个10亿平米级产能生产基地,并开展海外投资工作,同时不断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产线装备能力和产业制造能力,开发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客户,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技术和产品的锂电池隔膜研发及制造企业。
公司之全资子公司泰山玻纤专业从事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玻璃纤维年产能超 130万吨,主导产品包括系列无捻粗纱、热塑性纤维、短切毡、方格布、风机叶片用高模量纱及多轴向经编织物、电子级细纱及电子布、耐碱纤维和玻纤无纺布等8大类2,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基础设施、汽车与交通、新能源、化工环保、电子电气、船舶与海洋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出口美国、欧盟、日韩、中东、东盟、南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玻璃纤维配方、大型玻纤池窑设计、窑炉纯氧燃烧技术等方面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居世界领先水平。拥有高模玻纤及织物、低介电超细纱及超薄布、扁平玻纤、耐碱玻纤等特种纤维关键制备及产业化生产技术。
玻璃纤维主要原材料为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砂、石灰石、硼钙石等,主要燃料为天然气。公司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调剂的采购模式,并通过与资源型原材料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参股合作的形式锁定上游资源,通过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原料质量,构建了稳定的原材料战略保障体系,满足生产所需。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和代理两种销售方式,国内市场的产品约90%采用直销的方式,约10%采用经销商代理的方式。销往海外的产品中约70%采用直销的方式,约30%采用代理的方式。公司在北美、南非、欧洲等地设有销售公司或办事处,加强对海外市场的客户开发和直销力度。
报告期内,面对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价格下滑,库存增加的严峻形势,泰山玻纤深掘国内市场,加大高附加值、高毛利率特色产品销售比重,坚持外销市场最大化,践行“价本利”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全年出玻璃纤维及制品 136.0万吨,销售 135.7万吨,产销量创历史新高。面对低迷的行业形势,销量实现同比增长16.79%,产销率达99.8%。受价格下降影响,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83.8亿元,同比下降8.30%,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下降63.93%。
生产方面,全年出玻璃纤维及制品 136.0万吨,同比增长 9.67%。报告期内,泰山玻纤在生产系统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以考核为导向,强化关键指标管控,有效开展“原料精细管理、窑炉操作优化、生产预警机制细化、漏板状态改善”等工作,通过度指标对标,更加有效地管控生产细节。产线生产稳定、作业效率持续提升,制品收得率、劳动效率同比上升。加强产销计划协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确保风电高模、热塑玻纤等优势产品产能最大化,其他产品备货合理化,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有效提升。太原新基地“灯塔工厂”年内开工建设,将全面打造数智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持续巩固发展优势。
销售方面,为有效应对中低端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泰山玻纤持续优化销售产品结构,提升风电、热塑等高端产品的占比,风电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7%,热塑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3%;坚持外销市场最大化,出口销量同比增长8.4%,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价格下行带来的业绩压力。
报告期内,泰山玻纤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与产品研发。一代低介电超薄电子布已形成特色核心技术,实现批量稳定生产,产品进入全球主流客户,成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二代低介电超细纱及超薄电子布通过全球知名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多轮测试验证,实现小规模产销。对风电高模产品进行优化改进、推出新产品,以其相较于碳纤维的性价比优势,实现销量高增。SMC纱产品实现升级换代,不断拓展细分领域;聚氨酯光伏边框型材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持续提升玻纤专用设备自主改造、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能力,完成 3条超薄短切毡线条湿法毡线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及产线运行水平超过进口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叶片是专业的风电叶片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提供商,其产品下游客户为风电机组整机商,终端用户为风电场开发商。中材叶片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拥有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风电叶片设计和技术服务,目前拥有31-123米叶片成功研发及产业化经验,形成全系列超过150款产品型号BOB半岛中材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覆盖陆上和海上各种不同风况1.0MW-16MW+机组平台,适用于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海上等不同运行环境。作为国内风电叶片行业领军企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在国内位居行业前列,拥有江苏阜宁、江西萍乡、江苏连云港等13个国内生产基地及1个位于巴西的国外生产基地,产品覆盖中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智利、巴西等41个国家。
风电叶片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纤维和树脂等。公司面对后平价时代风电行业新形势,重点打造内外部协同机制,促进实现产销一体化,生产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公司对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采取招标采购方式,实现综合评标,确保所选供应商在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综合实力最优;搭建统一的信息化采购平台,拓源供应商,进一步提高原材料采购的议价能力,促进公司物资采购工作的协调、统一;推行“寄售”采购模式,对主要原材料实行“零库存”管理。
风电叶片下游客户为风电机组整机商,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司在销售工作方面重点维护大客户,同时大力开拓新市场及国际客户,公司深度挖掘战略客户需求,持续优化客户管理机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报告期内,风电行业迎来恢复性复苏。得益于2022年下半年的前瞻性产能布局,中材叶片全面研判市场、提前布局新品,产品适销对路,匹配叶片大型化趋势,持续强化核心竞争优势,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持续进行降本增效。全年销售风电叶片21.6GW,同比增长4.96%;单套功率达5.6MW/套,同比增长23%。实现风电叶片产品销售收入94.7亿元,毛利率18.3%,同比提升9.67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数据均包括中复连众)。
2023年,中材叶片完成对中复连众100%股权的收购,中复连众成为中材叶片全资子公司,并全面开展内部融合。通过组织、管理以及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融合,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多项指标与整合前同口径相比得到提升,形成了协同高效的专业化发展平台,提高全球第一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生产经营方面,专项推进标准化工厂建设,打造精益价值流标杆产线,以卓越运营指标体系为基础开展数据治理,实现80%指标可视化分析,数字化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发引进机械化、自动化装备,集成数字化系统,在人效管理、5S管理、工时效率管理、装备管理和装备研发方面采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工厂运营管理效率。通过制造精益化管理方式全面降本增效,单位公斤叶片成本费用持续降低。
产能布局方面,陕西榆林、新疆伊吾及广东阳江等 3个国内生产基地年内建成投产。阳江基地与东营、连云港项目协同实现“十四五”海上风电第一阶段能力布局。巴西项目年内顺利投产,实现海外制造零的突破。
技术研发方面,聚焦行业共性问题,推进国产高性能拉挤主梁、增强芯材、粘接界面等失效机理研究,加强热塑性树脂应用验证、叶片可回收技术、沙戈荒和深远海百米级叶片开发等项目的研发。打造数字化研发平台,建立并运行数据库,搭建气动结构一体化程序平台,平台上线后预计单轮设计迭代周期与分析周期降低可50%。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功发布全球陆上最先进的“沙戈荒”12MW平台风电叶片新产品;海上10MW中低风速最长叶片SI115完成首套试制;建成2条SI122百米级叶片生产线级叶片批量化示范应用;近百米级热塑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成功下线,刷新全球热塑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长度记录,引领行业持续深入风电叶片技术“无人区”。
锂电池隔膜产业是公司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主导产业。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具备40亿平米基膜的生产能力,在山东滕州、湖南常德、湖南宁乡、内蒙呼和浩特、江西萍乡、江苏南京、四川宜宾等地布局了生产基地,覆盖了国内外主流锂电池客户市场。拥有国际先进的湿法隔膜制造装备以及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 4-12μm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产品。
报告期内,中材锂膜继续强化生产制造管理,产销量及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全年销售锂电池隔膜产品 17.3亿平米,同比增长52.90%;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30.56%,归母净利润7.4亿,同比增长54.37%。
销售方面,中材锂膜践行“客户高端化、市场全球化”市场策略,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全面进入了国际一流锂电池客户供应体系,发展成为全球锂膜行业最具成长性企业之一,品牌价值日益凸显。报告期内,积极应对行业价格下行压力,扎实开展稳价、拓量工作。持续做实国内市场,稳固与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提升供应份额;加大开拓国际市场,与国际客户开展战略合作、产品定制开发,销量同比大幅增加;不断改善产品结构,涂覆产品销量较上年增长145%,销售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精益管理方面,持续通过设备改造、工艺参数优化和管理创新等方式推进产线提速,提升产线工作效率,基膜产能利用率达107%;持续推进质量改进,提升实物质量和过程管控标准,全年产线%以上,产品质量成熟度稳步提升;深入推进采购降本、精益改善和效率提升等专项工作,基膜单位成本同比下降24%,稳定产品毛利率水平。
产能建设方面,项目布局加速推进。报告期内,中材锂膜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各基地新产能按计划建设推进中,预计2024年年中产能将超过60亿平米。
公司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公司正在形成“十四五”全方位产业布局,聚焦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产业赛道,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玻璃纤维、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坚持“价值型”、“创新型”及“国际型”三型定位,持续打造主导产业和创新孵化产业两大业务平台。主导产业方面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做强风电叶片产业,继续保持叶片产业规模及市场竞争优势;做优玻璃纤维产业,优化整合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价值链,保持利润贡献;做大锂膜产业,加速产能布局并快速提升市场份额,打造“十四五”时期主要利润增长点。创新孵化产业方面重点培育氢能储运等战略产业,创新科研成果孵化、培育机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打造公司新产业300832)发展梯队,推进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公司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三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形成了稳定高效的高层次研发平台,拥有一支优秀的新材料研发人才队伍。同时公司还是玻璃纤维、碳纤维、纤维增强塑料、绝热材料四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行业中具有较为突出的技术创新优势。全年研发投入14亿元,同比增长1.00%。
公司在国内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具备完善的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链条,创新实力强,与国内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保持长期合作。2006年至今,公司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2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 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工程设计和咨询类奖励139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2,032件,其中发明专利846件,实用新型1,186件。
进入“十四五”中期,公司加速开展战略合作布局,推动“十四五”规划加速落地。公司央地战略合作顺利推进,国内产业落地布局增加至21个省份。在进一步扩大企业与政府战略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建材集团新增宁夏、江西两省战略合作关系,直接推动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在江西萍乡新基地加速落地投产;公司年内实现风电叶片业务整合,风电叶片产业基地增至14个,使公司在风电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稳固龙头地位,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中国建材集团的统筹布局下,公司建立起战略合作优势并持续增强。2023年,中国建材集团新增华为、中国中铁601390)工程、中国电建601669)、中国能建601868)等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新一代信息产业用玻璃纤维及风电叶片等业务领域将获得战略层协同支持,有利于公司“十四五”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司坚持以“打造主导产业、推进机制创新、强化运营管理、塑造知名品牌”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在行业中始终享有较高的商誉和知名度。
近年来,公司的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制品、锂电池隔膜、高压复合气瓶以及膜材料等产业稳健发展,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销量名列前茅,在我国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等领域树立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地位。公司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着力丰富产品系列,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客户满意度评价机制;健全国际国内市场体系,产品行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品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8,945.6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426.99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十四五”战略的中期评估与调整。根据公司“价值型”“创新型”“国际型”的三型定位,公司价值型指标符合预期,创新型指标保持平稳,国际型指标蓄势成长。三大赛道重点推进效果初见阶段性成效。特种纤维产业赛道,玻璃纤维产业实现走出齐鲁大地,太原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复合材料赛道,叶片产业完成整合,基地增至14个,加速形成海上风电能力;新能源材料赛道,锂膜产业在行业高速发展中,表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依据中期评估结论和未来产业趋势预判,公司明确了“十四五”后半程战略方案,公司将坚持战略定力,保持“十四五”战略目标体系不变。一是加强战略统筹,推动发展布局加速落地,盯紧重点项目时间轴,抢抓进度,如期保量实现创收;二是继续保持“一增一减四提升”的经营目标,加强经营管理,推动经营业绩进一步攀升,在“稳效益”“稳现金流”,减“两金”,压带息负债方面重点推进,显著提升公司运营质量;三是推动国际化进程,以中国建材集团十年海外发展愿景为契机,加速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等产业的走出去布局策划。
公司风电叶片及玻璃纤维其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在国内均位居领先位置。公司坚持做优做大做强支柱型产业,力争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国际化战略、着手布局全球市场是必由之路。在实施国际化的进程中因境外投资及海外开拓经验不足,缺乏相应人才,存在国际化成效不显著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深入调研海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环境,利用现有国际化市场网络推进公司整体国际化步伐,合理搭建境外产业架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大力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确保国际化战略稳步实施。
公司经营的海外业务主要以美元或当地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存在因汇率变动而使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和货币结算的汇率损失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选择强势货币进行结算,减少汇率波动影响;同时,调节外币收支结算时间点和结算量,控制外币持有量;并及时关注汇率走势,利用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提高控制汇率风险能力。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十四五”期间,公司的产业发展路径将主要通过自主新建与投资并购,一方面投资发展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自主投资或外延并购项目必将带来包括经营管理、文化融合、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的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筹划、及时推动各类权益和债务融资方案,以满足发展带来的资金需求;同时在“十四五”初期启动管理咨询项目,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的投资发展业务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评估,进一步搭建和完善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体系,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管控。
VDS龙头亮了,超150家机构纷至沓来!两只低空经济股大涨,机构密集调研这些绩优股(附名单)
已有1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63亿股,占流通A股69.3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46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2024-02-29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增长8652户,幅度9.80%